因为有本月中旬公开市场操作回收流动等举动,央行25日宣布将于下月5日降准的消息,这既让市场略感意外,也让市场对央行灵活运用货政策,支持经济稳定有了新的认识。

针对这次降准的原因,央行负责人答记者问时明确表示,首先是保持流动合理充裕,保持货信贷总量合理增长,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支持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也就是说,维持流动适当宽松,而不是此前市场猜测可能转为紧缩,仍是央行政策主要考量。

市场猜测货政策可能转向并非空穴来风。为摆脱通胀压力,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幅度之大节奏之快,为史上少见。我国经济周期与美国不同,货政策独立较强,在全球多数经济体选择跟随美国加息的情况下,我国这两年基本保持货宽松政策。

目前,在一些主要品种上,人民和美元利息已经倒挂。虽然当前CPI仍维持相对低位,但潜在的通胀压力始终存在。因此,当9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改善,美国通胀数据出现拐点,加息可能放缓等情况出现后,我国央行及时发出了一些调整的信号。

市场关注到,11月15日,央行缩量等价续作中期借贷便利(MLF),MLF净回笼资金1500亿元,与此同时,银行间市场利率攀升,被视为“钱紧”信号。11月17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政策执行报告》,称“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较二季度“密切关注”警惕更高,释放出了更偏紧缩的信号。市场猜测宽松政策可能调整。

但是,最新宏观经济数据有所变化,央行及时灵活调整了政策。最新公布的10月金融数据明显回落,新增信贷不到7000亿元,新增社融微超9000亿元,均低于市场预期。同时,统计局10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下行0.9个百分点至49.2,重回收缩区间。市场认为,除了季节因素,实体经济需求尚待提振也是金融数据疲软的一大原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