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报讯 吉林省四平市发挥“政府+银行”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供给引导作用,在全国首创“三支柱一市场”特色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加市场主导的金融基础设施与公共产品供给路径,有效降低农村普惠金融融资门槛与成本,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全面发展。
针对农村地区信用信息环境落后、金融基础设施缺乏等问题,四平市率先构建基础服务、物权增信、信用信息三大支柱和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三支柱一市场”运营体系,解决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不足、物权流转市场缺乏、信息资金对接不畅等关键问题。
据了解,四平市着重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模式与产品创新方面加力。在前期扩大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基础上,四平市一是创新数字化平台服务模式,设计开发了“吉农金服”基础金融服务平台,依托平台数字化优势,将农村用户需求准确提供给金融机构,将金融机构的资金快捷引入农村,实现信贷业务的全流程线上化,提高服务精准性与匹配度。二是创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线下村级服务站与线上平台相互配合,线下发挥本乡本土信息优势,线上形成流程化集成化优势,共同打通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在完善信用评价和物权增信基础上,创新农村基础金融产品,开发了基于农村土地经营权的“红本贷”及“红本贷+”(养殖、种植大户)系列产品,针对农户、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供应链项目三种主体,在物权增信基础上开发“农贷易”“农地信”“农益信”等产品,让各农业主体均“有权贷、愿意贷、不怕贷”,丰富产品种类适应不同金融需求。
同时,在金融服务平台数字化本土化创新方面下功夫。创新设计开发的“吉农金服”数字服务平台,运用电子签章、人脸识别、活体检验等先进技术,集成了信息采集、大数据风控、智慧管理等多种功能,实现了贷款申请、业务审核、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全流程线上化,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在信用评价与信息共享模式方面,四平市也积极开展创新。该市利用大数据等方面技术,创新研发《吉林金控集团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标准》,通过农户基本信息、社会评价等6个方面、11个维度、130项评价指标,对农户信用状况进行科学评定。评级结果直接作为农户贷款准入、额度测算、风险定价等审核依据。通过大数据技术拓展整村授信与信用信息动态化更新,促进各金融机构信用信息数据相互认证,实现信用信息的充分共享,一家授信,多家使用,打破数字普惠金融的“信息孤岛”效应,改善农村整体信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