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着支付、找零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商品交易的润滑剂,在当下现实的货币结构中还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自2016年人民银行部署硬币流通自循环工作以来,人行株洲市中心支行采取系列措施,做了大量工作,虽情况有所改善,但效果仍不甚理想。近期,笔者针对存在“难题”调查走访,提出若干“解决”思路。

硬币流通遇“三难”

银行积压发行难。以株洲市为例,目前全辖共有开户金融机构43家,其中39家曾经或正在承受硬币库存的巨大压力,尤以1元硬币为最。从有硬币积压机构的现状看,呈现出积压金额大、周期长、投放困难等显著特点。建设银行株洲分行部分1元硬币压库时间达到了10年以上。受库存额度及上级行相关指标考核影响,部分商业银行因难承其重而苦不堪言。据了解,其实与株洲类似的硬币积压现象,在湖南全省甚至更大范围内并不鲜见。

市场梗阻流通难。1元硬币在流通领域遭冷落,除超市商场车站医院等机构场所找零需要,1角5角硬币需求较旺,而1元硬币因有同等面值的纸币同步投放发行、同步流通市场,则无人肯要甚至招人嫌弃。在随机调查受访人员中,100%的家里都有硬币存放,并且存放的数量至少都在50至100枚以上,其中甚至有存放数量超过1000枚、存放时间超过三年以上的“硬币王”市民。80%的受访者表示,平时从商场、超市、农贸市场找零的硬币,回到家里会自觉不自觉地往抽屉或储钱罐里一扔了事,并且出门上超市、逛商场等,极少会事先带上硬币出门。

社会公众使用难。硬币虽然拥有省成本、耐磨损、流通寿命长等显著特点,但因其分量重、易丢失、不方便携带等不可否认的弊端,老百姓不愿意像携带纸币一样随身将硬币带在身上。在有纸、硬币可供选择的情境下,95%以上的市民首选纸币,只有5%的人表示无所谓。调查受访者中有5位35至40岁的男性表示,日常偶尔去市场买菜、购物时,若遇对方以硬币找零,自己宁可不要。理由是硬币放在口袋里“不方便”“不舒服”。用惯了纸币、不习惯使用硬币,导致很多客户“口味”挑剔,不愿意接受和使用硬币,尤其是1元券在既有硬币又有纸币、双币流通可供选择的情况下,更是让客户有了“非纸币不要”的要求和条件。

解难需要硬“起来”

依托网络平台,把服务的桥梁“架起来”。如今,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非常之高,相关部门应充分考虑依托互联网系统,创新开发科学适用、方便利民的硬币循环手机APP,建设互联网硬币自循环平台。通过将硬币自循环机制与互联网平台深度融合,优化服务功能,为银行、商户、第三方机构提供硬币调剂信息发布、硬币便民兑换点位置查询、区域内的硬币供求交易撮合、业务监管、数据统计、数据共享、政策宣传等服务,以全面促进硬币自循环工作开展,为大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加大宣传力度,让沉睡的硬币“动起来”。针对公众偏好使用纸币的情况,可以联合银行业金融机构或主流新闻媒体,利用黄金时段或重要节点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了解辅币硬币化的发展趋势、硬币自循环的各项政策措施。或采取银行网点宣传和当地媒体推介宣传相结合,同时在相关银行网点实施挂牌服务。或以小面额供应主办银行为基础,统一制作悬挂“小面额人民币兑换专业示范点”牌匾,增强公众识别度。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让存放在老百姓家中的硬币“动起来”,让广大老百姓接受硬币、喜欢硬币、使用硬币成为自觉行动。

加大基础投入,让服务的手段和能力“强起来”。早年,为跻身全国文明城市,株洲街头收纳烟蒂、槟榔渣的垃圾箱(柱)随处可见,几乎是十米一柱、二十米一箱。我们在思考,倘若能开发出简易且成本低的硬币自助兑换设备,让硬币兑换的基础设施能像垃圾回收设施一样布置,那么公众手头的硬币就能想兑换就兑换。退一步讲,如果但凡有银行网点的地方,都能够摆放一台中小型纸硬币自动兑换机,相信百姓手头的硬币就会是另一种局面。

强化社会责任,商业银行应把担子“担起来”。硬币投放回笼于商业银行角度,不管是低盈利、零盈利甚至负盈利,商业银行都应当把“社会责任”这副担子担起来,不能因为成本高获利少而消极对待,不能因利小利无而不为。所以,一方面要在与清分、复点相关的设备设施的添置、维修、更换、科学调度、合理摆布等方面主动作为,另一方面要在复点、清分等相关业务人员的配置、安排、调剂和队伍建设上多下工夫,以确保人员配备、设备配置、队伍建设等均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确保相关的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加强业务培训,让一线员工的火眼金睛“亮起来”。硬币清分鉴伪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据了解,当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在此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一线临柜人员硬币识假鉴伪能力弱,少数单位反假培训重纸币轻硬币,部分新员工甚至完全没有接受过硬币反假方面的系统培训便仓促上了岗。如此,不是直接导致硬币回笼防假反假关口失守,便是直接影响回笼硬币质量。有鉴于此,必须切实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加大识假辨假、拦截假币能力,擦亮一线员工的火眼金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