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就“上头”、喝出新潮流。近年来,在资本市场的推动和新兴消费文化的影响下,低度酒市场开始风靡年轻人的社交场景。精酿啤酒、果啤、清酒、苏打酒、米酒……品类众多的低度酒行业也涌入诸多新兴品牌。专家认为,低度酒迎合了年轻消费者的需求,但当前行业品牌同质化现象严重,还需要三至五年的博弈,推动行业出清和优质品牌站稳脚跟。

中外资齐加码,低度酒赛道日益拥挤

进入2022年,本已拥挤的低度酒赛道更有“内卷”趋势。

乐惠国际精酿啤酒品牌“鲜啤30公里”日前宣布推出国内首款全开盖鲜啤。据了解,该系列首发产品为德式小麦鲜啤,12罐装价格为180元。

2月7日,赋比兴旗下的陕西宝鸡无时闲青年酒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精酿啤酒生产线开工建设,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1亿元,建成后年销售额可达10亿元以上。

此外,A股“零食第一股”来伊份也近日公告,入局了以白酒工艺生产的低度酒品牌“初气”;正在筹备上市的奶茶品牌蜜雪冰城也推出开设了以“青年文化”为中心的精酿啤酒品牌福鹿家啤酒厂,且选择了自建工厂。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在新生代人口红利叠加产业端创新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低度酒产业目前正处于高速扩容、增长阶段,未来还能看到较快增长。

事实上,外资品牌也早看重中国的低度酒市场。比如,世界第四大酿酒集团嘉士伯2020年通过资产重组,将乌苏、嘉士伯、乐堡、1664和京A等高端品牌注入子公司重庆啤酒,大举发力这一市场。

百威中国则投资了低度酒品牌“MissBerry贝瑞甜心”和“兰舟”。其中,前者已总计完成5轮融资,总融资额超亿元人民币,后者在全国已经布局超过1万家终端门店,月动销率超过40%。

野村证券预测,中国低度酒市场规模在2035年或将超过2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35%。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供给侧,传统品牌和新品牌都在纷纷布局低度酒市场,市场供给充裕;在消费侧,“Z世代”已经成为社会消费的新力军,低度酒在产品形态、品牌营销等方面都与Z时代消费理念相契合,市场发展前景一片利好。

行业繁荣有其内在动能,但需避免产品同质化

“低度酒能火起来,一是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他们的包装、品牌调性更加潮和酷;二是不少低度酒产品相较于传统的酒品更加健康,迎合了年轻消费者的需求。”空卡产品母公司厚雪(北京)酒业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胡轩文说,以苏打酒为例,相较于传统的高度白酒,低度酒少量就能“上头”,情绪价值更高;相较于啤酒,它不含嘌呤,健康是一大重要卖点。

兰舟创始人郑博瀚也认为,过去提及饮酒,消费者更在乎是否纯正,较少关注是否好喝、饮用体验如何,但新世代的酒需要着力攻克这一问题,即在保留了酒精愉悦感的基础上,强化饮用场景的舒适。

业内人士指出,不只是在中国,在海外市场,低度酒也有不俗的表现。相关数据显示,法国苹果酒庄头部品牌和水果酒生产商沃迪安2021年销量超6000万瓶,在法国有机无醇苹果酒品类中排名第一。过去两年,疫情之下,其销量连续两年逆势增长50%以上。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指出,当前中国的低度酒市场更多停留在重营销、轻研发的阶段,不少品牌以OEM和贴牌为主,这使得行业同质化严重。

针对这一质疑,乐惠国际董秘也在回复投资者问题时表示,在地化是精酿原旨文化的核心,精酿风潮的背后是啤酒市场的变革可能,乐惠国际将不走同质化的工业精酿道路。

朱丹蓬认为,目前中国的低度酒正是从导入期到成长期迈进的过程,仍处于百花齐放、群雄征战的阶段,尚未“跑出”一家明显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从品类上来看,无论是果酒、低度白酒、苏打酒,还是精酿啤酒等,也都没有展现出明显的优势。

“外资进入低度酒市场动作不小,但在国潮崛起的背景下,目前中外资还是平分秋色的阶段,至于谁能笑到最后,可能还需要三至五年的博弈。”朱丹蓬认为,要解决行业的同质化,关键是把握六个点:供应链的完整度、品牌的调性、品质的稳定、食品安全的保障、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场景的创新。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