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功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目前多个省份的农信系统加大了政府采购贷(即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凭借政府采购合同向银行申请的信用贷款融资服务)业务的推动力度。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广西、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份已有部分农商行在“政采贷”业务上有了突破,实现“政采贷”贷款的发放。

“政采贷”业务全面开花

据了解,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各省农信系统开始“齐头并进”上线“政采贷”产品。

9月7日,新疆天山农商银行高新区支行依托政采云台向一家政府采购供应商成功发放50万元信用贷款,这标志着天山农商银行在全疆首笔线上“政采贷”业务落地,实现了今年新疆地区11家准入金融机构“政采贷”线上业务零的突破。

10月12日,江苏启东农商银行成功发放全省农商行系统首笔政府采购合同融资贷款,真正将一纸合同变为“真金白银”,助力企业发展驶向快车道。

11月2日,广西东兴农商行仅用3天便成功向广西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发放东兴市首笔“政采贷”280万元,用于辖区推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有效解决了该企业融资难题。

事实上,在农信系统里,已有头部农商行在较早期推出了“政采贷”类的产品。公开资料显示,沪农商行等头部农商行早已布局“政采贷”业务。根据沪农商行此前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8月底,线上“政采贷”累计服务政府采购供应商客户逾100户,预授信金额逾1.1亿元。

而对期农商行纷纷上线“政采贷”贷款产品的原因,有农商行人士介绍,本地政府机构给予了较大的支持是主要原因。如牵头组织业务培训,给予利率补贴,对采购数据、税务数据、工商数据以及政信数据等的开放和支持等。

据了解,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颁布20周年。在这20年间,政府采购链条管理已实现公开透明。而未来,政府采购领域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农信系统开始发力“政采贷”也是实现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表现之一。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英华认为,政府采购市场是国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决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政府采购领域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应坚持市场统一、规则统一、政策统一,促进公竞争原则在全国范围内真正落地。征求意见稿完善了相关内容。

政务数据把控风险

在通过传统的确定还款来源等风控方式之外,前期从政府部门获取“白名单”,以及使用政务数据进行风控,也是目前银行业机构在推进“政采贷”业务的风控手段。

成立于2006年的安徽方正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是安徽省广德市一家本土建筑企业,公司主要经营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等。

2022年6月,安徽方正建筑承接了政府发包的广德市中心幼儿园的扩建工程。该工程必须在9月开学前完工,业务繁琐且工期较紧,公司的流动资金也因为手头的大批在建工程而愈发紧张。

广德农商行积极对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及时为企业办理了“政采贷”,贷款额度为100万元。这100万元资金直接用于中心幼儿园工程的建设,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保证了企业按时完工。

对于“政采贷”业务的风控手段,广德农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夏远达表示风险可控。

调查发现,目前广德农商行的“政采贷”产品采取指定还款来源的模式,政府或国有公司、银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约定政府财政或国有公司支付的采购资金转入指定账户,用于归还贷款。

对政采贷业务此前推进时面临的信贷风险等挑战,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博导、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大鹏认为,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政策在推进过程中,应针对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信息不对称、贷款成本高和风险大等关键原因,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的风险管理,提高信息透明度和流程便利度,加强各主体诚信监管。首先,推进数字化信息化台建设。积极开发政府采购订单融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诚信档案,打造更便利的服务台、更透明的信息通道和更诚信的融资环境。其次,鼓励金融机构放贷。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应激励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订单融资业务。最后,还应注意将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和投标保函等其他政府订单供应链金融形式相配合,发挥叠加效应。 郭建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