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金融科技产业的飞速发展,支付系统的创新发展让金融服务更加高效。山东省不断探索手机号码支付与农村支付推广工作有机融合,持续发展和优化农村支付环境和金融基础服务,按照“一县一场景”原则,通过分类施策、丰富场景、示范引领等措施,以“农产品收购+企业销售+特色场景支付”为支撑,积极开展手机号码支付应用。


(资料图)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山东建设“全国手机号码支付推广样板村”5个,省级试点示范村30个,地市级试点示范村86个,全省16个地市全覆盖,绘就手机号码支付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截至10月底,全省共开通手机号码支付农户数10.2万人,覆盖合作社特色种养、食品加工、工业制造等多个行业领域,3100余个商户、65家乡镇企业上下游之间形成多元化支付场景,累计交易笔数18万余笔,支持和带动地方交易金额2.56亿元。

助力特色交易

构建全链条应用新模式

济宁市金乡县山禄大蒜市场是全国最大的单一农产品市场之一,现已发展为包括金乡大蒜国际交易市场、辣椒交易市场、农资交易市场等组成的集群化、专业化农产品交易中心。在每年大蒜、辣椒交易集中时期,收购方、小商户和农户的转账需求量较大。据介绍,山禄大蒜市场围绕大蒜、辣椒特色种植产业链的全流程支付,开展手机号码支付涉农场景应用,将手机号码支付应用于农户、市场工商户及上下游企业农业生产全过程。截至10月底,山禄大蒜市场现有232户固定商户中使用手机号码支付用户超过90%,带动市场交易金额约816.77万元。

威海市乳山市大孤山镇上册村以大姜为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量、产量、交易量大,该村以化肥供应商、农机供销商、农用物资购售、农副产品储藏为依托,积极探索将手机号码支付应用于农业产销全流程,不断提升涉农场景资金结算便利化。截至10月底,上册村实现手机号码支付农户全覆盖,辐射带动周边7个行政村2500余人,带动地方交易金额达1008万元。

记者了解到,山东省结合各手机号码支付示范村农产品种类、丰收季节、收购模式及储存方式等特点,精准施策建设手机号码支付涉农场景,探索打造集农作物收购、农贸市场交易、仓储质押数字化管理及物流物联于一体的全流程手机号码支付应用,实现手机号码支付在农产品“产、供、销、储”全链条覆盖,大大提高了支付效率,节省了农户提现成本。

创新使用场景

全面培植乡村支付新生态

在淄博市沂源县大张庄镇南岩六村,一条宽阔的马路把村庄和蔬菜大棚分隔开来,每天,来村里收购蔬菜的客商货车络绎不绝。据介绍,围绕蔬菜大棚,南岩六村形成了以交易为主导,涵盖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农村养老、农村食堂、便利店交易、日常汇款等多种功能的手机号码支付应用场景。截至10月底,南岩六村搭建了46户农户、16户商户、2家企业组成的手机号码支付多维应用场景,带动当地村实现交易金额24.2万元。

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钓鱼台村依托乡镇集市、蔬菜、蜜桃收购基地、柳编生产基地等,结合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平台,持续下沉金融服务重心,开拓多领域场景建设。截至10月底,钓鱼台村基本实现手机号码支付全覆盖,不断向周边社区、居民辐射,带动个体经营贷款800余万元,带动地方交易金额324万元。

据介绍,山东省各手机号码支付示范村通过加强组织部署和工作调度,探索建立“党建引领+金融合作”模式,驻地金融机构主动与镇政府、村两委对接,并充分利用驻村农金员熟悉村情村貌的优势,借助当地党群服务中心、普惠金融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等,深耕多领域场景推广,不断拓宽手机号码支付覆盖半径。在农村电商、家庭农场、畜牧养殖、农贸市场、乡村文旅等多个创新场景中,各示范村持续丰富手机号码支付使用渠道,满足广大农村地区群众支付需求,共享移动发展成果。

“示范户”以点带面

打造“支付+”应用新通道

菏泽市曹县庄寨镇陈小营村是江北第一大板材加工、木制品加工基地,以板材为主导产业,有中型及以上企业11家、个体工商户60余家,该村70余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产销基本形成全链条管理,产业资金结算量较大。

对此,当地银行机构联合商户和厂区开通全天候24小时咨询绿色通道,通过引导“示范户”体验手机号码支付转账方便、安全、免提现手续费等优势,以“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商户在板材产业全流程结算中使用手机号码支付。目前,在60个板材加工个体工商户的带动下,陈小营村已实现农户、个体工商户手机号码支付全覆盖,带动板材交易金额876万元。

据介绍,山东省从手机号码支付“是什么”“怎么办”“如何用”入手,积极发挥“示范户”引领作用。工作中,各金融机构一方面立足“支付+产业”,多层次满足示范村特色产业支付需求;另一方面努力发挥“支付+金融科技”优势,提高支付效率,降低农户支付结算成本,增强村民金融服务获得感,带动更多村民想使用、能使用、会使用手机号码支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