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泸定地震发生后,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迅速制定出台《关于做好“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保障基础金融服务连续稳定等方面“15条”工作措施,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便捷、高效、有力的金融支持。同时,该行各相关业务部门积极行动,切实保障地震灾区金融服务“不断档”。

信贷支持

一是强化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引导支持泸定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第一时间组织甘孜和雅安中支摸排灾区资金需求情况,向雅安中支下达1.2亿元支小再贷款和0.45亿元支农再贷款额度;指导甘孜中支用好分行前期下达的2.4亿元再贷款额度,推出面向地震受灾群众、小微企业、商户和农业经营主体的“抗震救灾贷”和“抗震救灾复产重建贷”等专属信贷产品,利率低至3.65%,切实降低受灾主体融资成本。二是指导相关中支和金融机构强化融资对接,落实有关政策。四川银行对灾区企业迅速发放2.03亿元贷款,甘孜、石棉农商银行针对受灾小微企业和农户推出抗震救灾专属信贷产品和延期还本付息;建行雅安市分行下调灾区群体贷款年化利率等。三是积极协调交易商协会,加快灾区某平台企业中期票据发行进度,为企业支持灾后重建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相关资料图)

国库保障

一是加强业务指导。国库处第一时间组织摸排受灾地区国库人员、系统和业务相关情况,指导受灾地区做好应急准备 工作,保障国库业务的连续稳定。二是加强沟通联动。主动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对抗震救灾资金拨付及社会捐赠收入的接收提前做好预案,支持抗震救灾工作有效开展。三是畅通救灾资金运行“绿色通道”。及时、准确、高效办理救灾资金划拨和捐赠资金入库业务,截至9月8日,组织全辖国库共计办理救灾资金拨付11 笔,金额3.05 亿元。共办理捐赠资金入库31 笔,金额7313.53万元。

支付服务

一是抓好风险排查,确保基础系统“不掉线”,全力保障支付清算系统的安全畅通和业务稳定运行。二是开辟应急通道,确保资金汇划“不减速”。开辟灾后资金清算绿色通道,确保抗震救灾资金及时划拨。地震以来,受灾的雅安、甘孜两地共办理支付系统业务13.83万笔,金额184.58亿元。启动账户服务绿色通道。工商银行甘孜直属支行及时上门指导当地红十字会线上办理抗震救灾账户业务。三是强化服务保障,确保支付服务“不断档”。指导灾区涉农银行机构震后次日即调派3辆流动金融服务车抵达重灾区,组织灾区未受损助农取款服务点持续提供取现转账服务,满足灾区群众基本支付需求。

征信服务

一是依托平台为灾区企业提供高效融资服务。充分利用四川省征信平台——天府信用通线上无接触融资对接功能,加快响应速度、缩短融资时间,为灾区企业提供高效融资服务。截至9月8日,平台新增注册用户666户,为227户企业线上无接触办理融资231笔,涉及金额30.83亿元。二是深入开展灾区征信纾困行动。要求各金融机构依托平台加强对灾区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中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采集,加大信用评定力度,强化信用评定结果运用。及时启动灾区信用救助,对非主观恶意失信且有生产经营能力的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中小微企业,实施放宽信贷准入条件、调整贷款期限等金融救助正向激励措施。三是开辟灾区“绿色通道”,征信服务“特事特办”。指导有关中支开辟征信服务绿色通道,同时提供震区征信咨询专线,确保特殊时期征信服务不断档。

现金服务

一是开辟绿色通道,保障现金供应充沛。指导甘孜、雅安中支制定现金供应保障方案,确保金融机构从人民银行发行库支取现金不受次数限制,切实满足救灾期间和灾后重建现金支付需求。二是指导金融机构全力做好现金服务。正常营业的银行网点柜台均已设置“抗震救灾专用绿色通道”,全力保障财政紧急拨款、相关建设工程款等资金拨付及时到位。各金融机构在为灾区群众办理现金支取、转账等基础金融服务的同时,还主动为群众讲解反假、反诈、存款保险和金融标准等金融知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