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优化征信供给,做好四个“持续”,为助企纾困和稳住经济注入征信动能。

持续夯实基础,充分发挥征信系统基础性作用。征信系统是国家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助力企业融资。人民银行宁波市中支积极引导信贷机构接入征信系统,加强征信信息归集与数据质量管控,提升征信系统的覆盖面。截至2022年末,宁波市征信系统接入机构已超过70家,具有信用档案的企业和其他组织户数超过97万户。严格落实疫情期间征信权益保障政策,指导金融机构畅通内部流程,加快处理效率,2022年共为符合要求的1028户企业和1087名个人调整征信信息,涉及信贷业务2108笔,金额22.5亿元,有效支持疫情防控和助企纾困。

持续多跨协同,深入应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不断拓展信息采集,扩大信息共享范围,2022年平台采集信息6.2亿条,已覆盖54个政府部门、公用事业单位和69家金融机构,信息范围包含注册登记、纳税、社保、住房公积金、不动产等七大类300多项替代数据。深化数据融合应用,按照“数据不出域、可用不可见”原则,引导金融机构利用平台大数据建模及隐私计算,实现精准获客和风险防范,助推金融机构提升普惠金融业务服务能力。持续推进与省市平台互联互通工作,率先以接口方式成功对接长三角征信链平台。2022年平台接入机构查询普惠群体信用信息229万次,助力1.2万家企业获得贷款718.8亿元。

持续扎实推进,全力发挥征信助融资潜能。结合地方经济和产业特点,将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为推广动产融资、解决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重要渠道,助力供应链强链、固链。2022年,全市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促成融资484.2亿元,其中小微企业成交160.8亿元;数字证书确权成交44笔,成交金额1.7亿元;新增4条规模以上供应链,融资成交117笔,成交金额15.2亿元。充分发挥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作用,开展鱼货、生物活体、生产设备、仓单、碳排放权和充电桩等动产登记和抵押融资;2022年全市动产统一登记8.4万笔,是上年的1.6倍,查询28.8万笔,是上年的2.1倍;2021年起新纳入统一登记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四类动产累计登记4.5万笔,位列全国各省市第5位。稳步推动内部评级业务发展,2022年共上传企业数1549家,不断扩大信贷资产质押资产池,为再贷款使用打下良好基础。

持续提升服务,便利信息主体做好信用管理。征信系统信用报告已成为“经济身份证”,信息主体为做好自身信用管理,便利融资和经济活动,查询需求不断增加。宁波市辖内已建成商业银行信用报告代理查询点147个,创建自助查询代理示范点21个,全市个人自助查询机增至169台;个人自助查询代理点和查询机数量均居全国副省级(含)以上及省会城市前列。就近自助查便利度大大提升,2022年代理点查询量占全市个人查询量的85.8%,同比提高了7.6个百分点。针对岁末年初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和企业年审征信查询高峰,首次在中支和慈溪支行服务大厅部署2台企业自助查询机,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企业信用报告查询方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