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河南濮阳市某包装材料公司因涉贷款逾期,面临被起诉的困境。
作为贷款发放方的建设银行濮阳分行在尽职调查后,发现企业之所以出现资金问题是受到疫情影响,并非存在“赖账不还”的道德风险。随后,建设银行濮阳分行将这次金融纠纷提交至濮阳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调解委员会。
在调解委员会的积极介入下,企业和银行坐下来开诚布公地进行了谈判,达成了调解协议。目前,该企业发展步入正轨,并按照调解协议确定的方式分期偿还贷款。
“对于银行来讲,避免不良贷款的形成;对于企业而言,不至于因为暂时的经营困难就被起诉,让企业获得走出困境、接续发展的机会。”来自人行濮阳市中支的专职调解员马同会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金融纠纷非诉化解的实践就像求解“一元三次”方程式,有助于实现多方共赢。
2019年以来,人行濮阳市中支探索建立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挂牌成立濮阳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调解委员会,推动金融纠纷在诉前化解,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目前,该调解委员会接收银行、保险机构主动申请和法院委托以及投诉后转调解的金融纠纷200件,调解成功80余件,移送法院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50余份,达到了金融纠纷多元化解的预期目标。
据人行濮阳市中支有关负责人介绍,调解委员会制定了工作细则、调解流程、档案管理等制度,由当地人民银行、法院、金融工作局、银保监分局各选派1到2名主持调解员,各银行、保险、证券业金融机构指派2到3名法务工作者作为本单位的调解员,共汇聚调解员146人,搭建了集投诉、调解、诉讼一体的“一站式”金融纠纷化解平台,打通了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与法院诉调对接的“最后一公里”。
在调解委员会成立之初,人行濮阳市中支与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就达成共识,改变过去金融纠纷先去法院立案,再由法院委托调解的路径,而是对具备调解基础的纠纷,直接移送金融调解委员会调解,调解不成再去法院立案,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诉源治理。在此基础上,人行濮阳市中支联合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各金融机构出台了《濮阳市金融纠纷快速解决合作备忘录》,整合各方资源,完善协作分工机制,逐步形成了有效有为的金融纠纷调解特色模式。
与此同时,金融调解委员会利用人民法院线上调解平台,上传调解协议及相关证据申请司法确认。截至目前,通过线上平台调解金融纠纷52件,出具司法确认裁定3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