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估”是“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缩写。2022年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要“深入研究成熟市场估值理论的适用场景,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

由上交所主办、中国工商银行承办的“沪市金融业专题座谈会”5月17日召开,此次会议讨论的重要内容为“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促进金融业估值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参会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基金和券商人士。

此次会议被视为“中特估”主题在大金融板块催化的重大利好,“中特估”金融方向料将直接受益。加上5月至6月将迎来央企ETF密集发行期,有望从资金面长线助力“中特估”行情。

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1月1日至5月17日,上证指数累计上涨6.31%,深证成指累计上涨0.86%,创业板指下跌2.26%。期间,中特估指数涨幅达28.27%,大幅跑赢A股主要指数。

记者了解到,上交所此次金融业专题座谈会为闭门会议,没有媒体记者参加会议。不过,自去年底以来,包括监管层在内的业界人士对构建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的认识在深化,共识在凝聚。

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自身来看,当前央企改革行动正从全面推广期步入战略收获期。2023年以来,国资委正在推动“一利五率”考核指标落地,从过去关注规模+杠杆率,转为更加强调效率+效益。十年磨一剑,国企改革的成果,有必要体现在央国企的估值提升中。

从“中特估”估值水看,去年11月以来,央国企估值经历了一波修复,但仍有向上空间。据同花顺数据统计,目前中证央企指数市盈率(TTM)约10.50倍,显著低于中证全指的17.10倍,位于10年48%的分位水

央国企上市公司估值体系的重塑或会经历较为漫长的过程,当前部分央国企的价值重估才刚刚开始,因而对于“中特估”的投资机会,建议放在一个中长期的视角来看待。

鉴于“中特估”覆盖范围广阔,行业个股走势难免两极分化。哪些方向是“中特估”主题下真正有估值修复价值的领域?当风再起时,市场或会脱离单纯的央国企炒作,有方向地进行估值重塑。综合券商分析师观点,三条投资线索值得重点关注:

投资线索一:高分红兼顾低估值的方向。大型银行、能源链、“一带一路”和运营商等板块是“中特估”中高分红+低估值特点最鲜明的方向。

投资线索二:政策的持续支撑和催化。A股存量博弈,“中特估”和AI+两大主线轮动,两大主线交集中特AI方向有望成为最优解。

投资线索三:景气修复预期。随着中国经济复苏,下游终端需求有望提升,能源产业链中的央国企在2023年拥有景气修复预期。(记者 钟国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