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年来,农村地区假币案件和收缴量呈高位态势,农村地区已成为当前假币犯罪重点地区。为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假币整治力度,人行吕梁市中支积极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按照“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宣教并举、服务到位”的原则,构建“政府领导、人行牵头、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社会参与”的反假货币体系,构筑起有效遏制假币犯罪的坚强防线,切实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
党建引领建立三级责任制。在县级层面,成立由县(市)政府分管金融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人民银行县(市)支行行长、县(市)金融服务中心(金融办)主任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反假货币工作组织。办公室设在人行县(市)支行,负责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在乡(镇)级层面,成立乡(镇)级反假货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金融工作副乡(镇)长担任,成员由派出所、司法所、学校和乡镇银行营业网点主要负责人组成。在村级层面,成立由行政村、“农村金融服务站”和乡(镇)银行营业网点组成的反假货币工作站。工作站由负责治保工作的副主任任站长,指定一名反假货币宣传员,确保农村地区及社区反假货币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传达、有反映。
网格管理建立辖区网络反假全覆盖机制。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每个片区确定1名网格长与两名宣传志愿者,建立商铺、社区、农户联系档案,积极帮助老百姓解决现金使用过程中遇到反假方面的困难。一是强化农村反假货币宣传网络站点运行管理。推动建立县(市)支行和县域基层组织双重领导的乡镇反假货币宣传网络管理措施、涉农金融机构包保建设网络站点措施、站管点的日常网络运行管理模式,以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为中心,开展人民币知识、反假知识宣传,实现反假、兑零兑残功能的网格化综合服务。二是加强站点监督考核和信息沟通。统一制定农村反假货币宣传网络站点工作制度、反假货币联络员和义务宣传员职责等规章制度,有效规范农村反假货币宣传网络站点日常运行,使其较好地发挥作用。三是健全培训激励机制,培育反假中坚力量。以“农村文化中心户”为依托,以“农村反假人民币联络员”为骨干,建立农村反假宣传长期阵地,统一对“农村反假人民币联络员”进行反假货币知识培训,让“反假货币带头人”向广大农民传授一般性人民币知识、反假人民币法律法规、真假人民币鉴别方法,形成以“农村反假人民币联络员”辐射周边区域的农村反假网络。
依托阵地建立反假工作长效宣传机制。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以农村金融服务站、反假货币工作站为宣传阵地,常态化开展人民币知识宣传、识假技能培训、假币识别服务。一是不断完善反假货币工作站功能,扎实村级反假“网脚”。反假货币工作站依托已发展成熟的金融服务站,采取“一站一行”制,即一个站点确定一家主联系行,负责站点建设、人员配备等,指导该村反假货币工作站开展反假货币工作。截至目前,该市农村地区共组织建立了715个反假货币工作服务站。二是推进农村反假货币宣传网络建设。构建“宣传到户、咨询到位、反馈及时、作用持久、管理有序、群众受益”的农村地区反假货币宣传网络。宣传辐射面力求全面,充分激活农村反假网络,将宣传触角延伸到广大的偏远农村和弱势群体。三是创新反假货币宣传形式。指导金融机构把反假货币知识编成地方小戏曲,通过地方戏演出形式生灵活现的将反假知识印入群众的心中。同时发挥在校学生乘数效应,通过配合学校诚信教育,积极将反假货币宣传的触角伸向学校,大力培训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提高其个人及家庭的反假意识和识假能力,发挥学生反假货币的宣传辐射作用。
多方联动建立警银信息共享机制。人行吕梁市中支与公安、市监部门紧密联合,依托“假币监测信息系统”,搭建了警银信息共享机制,拓宽假币案件线索沟通渠道。一是日常监测分析假币监测信息系统数据,人民银行根据数据变化及时通报公安部门。二是对一次收缴量较大或相同冠字号码假币被收缴等情况,立即通报公安部门。三是建立点对点报警机制,公安机关为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指派联络员,对涉及假币的报警,通过网点联络员直接报警的方式,实现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出警。
奖惩并举建立反假工作综合整治机制。一是与公安部门联合制定《举报假币犯罪奖励办法》,充分调动群众举报假币犯罪的积极性。二是通过与公安、市监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联合整治打击假币违法犯罪、非法买卖流通人民币、违规使用人民币图样、拒收人民币现金行为的通知》,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工作制度,强化岗位考核。三是借助多方力量、采取多种方式,曝光案例、宣传政策,形成威慑效应。在全市建立反假工作综合整治机制,形成常态化整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