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23代传承人、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泸州老窖,000568.SZ)品鉴创新中心总经理曾娜提出加强珍贵文物保护、加强非遗传承和保护等建议。


(资料图片)

文物要在保护中利用、在传承中发展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以非凡的创造力,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传承下众多珍贵文物,凝集着祖先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

曾娜本人所在单位泸州老窖拥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公元1573年的明代古窖池群,迄今已有450年不间断生产酿造历史。公司对窖池文物的持续守护、精心呵护让她感触十分深刻。

她建议,各级政府要秉持正确的文物保护理念,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不损害文物面貌、不影响后世传承和使用的基础上合理对其开发,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利用、在传承中发展;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尤其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针对性地就各地方、各区域的具体物质文化遗产建立起完善明确的法律规章,确保法律措施切实可依、切实落地,勇于担当文物保护重任;全社会要营造保护文物的氛围,普及文化遗产的知识和重要性,整体提高公众的认知,传播民族情怀,弘扬中华文明;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博物馆建设,让珍贵文物得到更好地呈现。

传承和弘扬“非遗”,提升文化自信

多年来,曾娜也一直专注于非遗传承和保护。曾娜认为,传承和弘扬“非遗”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但由于“非遗”项目数量众多,项目所在地分布较广,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保护机制欠缺、资金不足,“非遗”项目“老龄化”严重,后继无人,传承和发扬遇到困难。

为此,曾娜建议,从政府层面要加强主导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有关地方政府可根据项目本身及传承人的情况,建立更加具体的机制,给予项目和传承人更充实的资金保障,特别是针对濒危项目和即将失传项目的传承人,优先提高补助经费;在企业层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发挥资源优势,对“非遗”项目的展现形式进行创新和包装,使其重新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在网络世界,要大力推进“互联网+非遗”,大力推广“云游非遗影像展”、非遗音乐节、国风直播音乐会、“指尖上的非遗”等主题和模式,全方位展示非遗的魅力;在校园层面,积极推动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与当地大专院校、高中、初中、小学联手,让更多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非遗”走进校园,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同时,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非遗”、认识“非遗”,增加“非遗”项目传承人发掘与培养的渠道;在产业发展层面,要加强文旅和非遗的相互融合,充分考虑每个地域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以及旅游场所的承载能力,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融入有生命力的非遗项目。

红星新闻记者李伟铭

编辑余冬梅

(文章来源:红星资本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