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破净潮”“自购潮”后,银行理财市场收益情况正在逐步回升。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此轮理财产品“破净潮”对理财子公司产品设计有哪些启示,投资者该如何看待理财产品的涨跌?
银行理财市场正呈现向好态势。统计数据显示,近期银行理财“破净”数量和占比均有明显下滑,此前净值低于“1”的理财产品正在逐步恢复,部分近期开放在售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出现“跳涨”。
“破净”理财逐步回血
近期,部分此前短期“破净”的理财产品净值出现上涨趋势。
例如,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光大理财旗下的“阳光红ESG行业精选”理财产品净值已从4月26日的0.95增至1.02;“阳关红新能源主题”理财产品虽然仍处于“破净”状态,但已从4月26日的0.71升至0.85。
部分混合类理财也呈现回暖局面,例如,邮银理财旗下的一款名为“邮银财富·鸿元封闭式2021年第8期”的理财产品净值近期迎来小幅回升,从4月25日的0.99增至1.01;而建信理财的“建信理财诚鑫多元配置混合类封闭式产品2022年第19期”理财产品净值也由3月31日的0.99回升至1。
作为理财市场中存续规模最大的固收类理财,净值增幅也较为明显,例如,“工银理财·智合多资产固收增强封闭净值型理财产品”“兴银理财天天万利宝稳利恒盈7号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第16期”“青银理财璀璨人生成就系列(共享)人民币个人理财计划2022年091期”均从此前的净值“破净”状态涨至1以上。
而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全市场披露最新净值的产品达27642只。其中,净值低于1的产品为1067只,“破净”产品占比为4.99%。而在4月30日,该项占比则高达7.27%,若将时间再往前推进一个月,截至3月末,破净产品占所有理财产品的7.71%。
谈及近期理财净值回升的原因,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认为,一方面,债市回暖,债券价格上涨,固收类理财产品底层资产以债券为主,收益率随之上升;另一方面,很多理财产品配置了权益类资产,股市回升推升了理财产品净值走高。
部分在售产品收益率“跳涨”
除不少“破净”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回升外,部分近期开放在售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呈现飙升态势。
如工银理财近期多款开放在售的混合类、固收类理财产品,近一个月的年化收益率均达到了10%以上。
除工银理财外,中银理财旗下的多款理财开放在售的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也达到了5%以上。例如,“中银理财(3年)最短持有期混合类理财产品A”,该款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5.4%,起购金额为1000元,目前处于申购状态。兴银理财旗下的一款名为“稳利睿盈B3年期”的理财产品,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为5.545%,起购金额为5万元,目前也在预约申购,将于6月2日扣款起息。
对于近期理财产品的销售情况,资深金融政策监管专家周毅钦表示,从2022年3月开始,受到国际局势、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增长预期等一系列因素影响,A股和港股连续大幅受挫,受资本市场拖累,出现部分理财产品“破净”。但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及措施的发布,A股市场总体企稳回升,理财净值也相应有所上涨。同时,新开放在售的产品历史包袱相对较小,且理财子公司在权益投资配置上更加谨慎,所以净值总体表现尚可。
加强投资者教育与风险提示
此前受股市债市双重下挫影响,数千只理财产品面临“破净”,不少理财子公司发送推文向投资者普及理财产品回撤原因。同时,基于对资本市场长期看好并向投资者传递信息,光大理财、南银理财、中邮理财、兴银理财等也纷纷“自掏腰包”购入旗下理财产品。
经历了理财产品的“破净潮”也对理财子公司产品设计及投资者教育方面有所启示。南银理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重视投资者教育工作,持续在公众号、视频号等公开途径向客户科普理财净值化、市值法估值等理财知识,提升客户理论知识水平等,助力净值化转型。在产品方面,将结合市场行情动态地调整产品发行策略,加强客户画像,了解客户的真实风险偏好及需求,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投资方面,将不断提升投研能力,应对市场波动灵活调整产品投资策略,发挥银行理财大类资产配置优势,努力平滑产品净值的波动。
在刘银平看来,此前大量理财产品“破净”,对理财子公司来说也是一次预警,未来需要做好相关工作,一方面是在权益类资产投资方面更加谨慎,另一方面在销售环节要加强产品的风险警示,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对投资者来说,要充分了解净值型理财产品,不能过于看重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要着重了解产品的风险特征。
谈及后续理财产品走势及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的建议,刘银平认为,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收益走势难以预测,尤其是与股市挂钩的理财产品。投资者如想追求资金的相对安全、收益的相对稳定,最好购买R2风险等级、未配置权益类资产的固收类理财产品,这类产品的净值走势相对平稳,但收益相对偏低;如想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可以考虑R3及以上风险等级、配置权益类资产的理财产品,但这类产品短期净值波动相对较大,应尽量长期持有。 (李海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