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广东深圳,一个孩子突然爱上各种虫子。怕虫的妈妈不但没有阻止,反而用4年时间带他跑了10多个省份,到处“看虫子”。如今,他已经认识近300种昆虫,去了很多小学演讲,并且梦想长大后考昆虫专业……妈妈说:只要他能坚持,我就一定陪到底。

这样的故事令人心生暖意。我们见多了亲子关系的紧张与无奈,却意外地在这里看到了一份宽容与松弛。玩虫子,即使不算离经叛道,至少也是一种小众爱好。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看到孩子蹲在草丛中看虫子,很容易觉得这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能够尊重孩子看上去不怎么“正经”的爱好,并用实际行动支持孩子,实属难能可贵。难怪网友在留言中感慨:“太伟大了,有这样的妈妈孩子很幸福。”

倒不是说,这位妈妈比别的家长更爱孩子。毫无疑问,每一对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可是,什么才是对孩子好?这个问题恐怕众说纷纭,人言言殊。有的家长致力于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有的家长无比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开心就好……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亲子相处模式。

但归根结底,一个问题无法回避,那就是:今天我们应该怎么爱孩子?事实上,爱不光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能力。以爱之名所做出的举动,未必都能带来正向的结果。爱的能力越强,爱的质量也就越高。

当然,并不是说大家都要学这位深圳妈妈,带着孩子四处看虫子。但这个故事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个启发——尊重孩子的爱好和个性,是父母给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即使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有些“偏门”,或者似乎对未来发展没什么帮助,甚至与周围的孩子相比显得“格格不入”,只要有父母的支持,他们就会信心百倍、熠熠闪光。

这就特别需要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宽容。不是斤斤计较于“这件事与学习无关”,不再为孩子画好既定的轨道,不再像直升机一样盘旋于孩子的头顶,而是认认真真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想法并尽己所能地支持,让孩子释放天性,尽情地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是多么美好的事。

作家茨威格在名作《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中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了此生的使命。”当一个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他就很有可能发现了“此生的使命”。这是一个重要而神圣的时刻,这时,家长的态度至关重要。是引导他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还是砍掉那些看起来并不重要的兴趣,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这个世界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元。在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没有什么是不能尝试的。让我们放宽心态,充分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因为理解与宽容,或许就是爱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孩子的节日里,把理解与宽容送给他们吧,这将让他们散发出独特的光芒。

(文章来源:上游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