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程浩实习生范雨婷东莞报道
当前,在“双碳”背景下,储能产业正处于火热的“风口”。近日,特斯拉宣布在上海加码投资,新建一座储能超级工厂。“头部玩家”上海、深圳动作连连,二线城市也争先恐后,常州、长沙、佛山、合肥等多地发布储能产业支持政策,向“新能源之都”的目标发起冲刺,储能产业竞争日渐白热化。
(资料图片)
4月25日,广东省委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增强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的紧迫感,发挥广东储能产业基础较好、龙头企业实力较强、科技成果储备相对丰富等优势,乘势而上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发展,打造广东省制造业当家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作为制造业大市,当前东莞正积极抢抓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先机,提出将加快打造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等产业新支柱,加快构建新能源储能产业集群,争取到2025年底前以新型储能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集群率先突破1000亿元规模,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新能源产业特色制造中心和创新发展高地。
“储能产业发展空间巨大,目前我们东莞整个储能产业有基础、有人才优势,企业发展也具备冲向赛道的实力,我们也期盼政府能够出台更多招商引资和企业培育政策,拓展发展空间,如果能让这些链主企业带头把整个储能产业链带动起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将实现东莞储能产业二次腾飞。”作为东莞储能行业代表企业之一,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平表示。
打造大湾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
今年以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成为中国外贸出口“新三样”,数据显示,一季度合计出口增长达66.9%,同比增量超千亿元,储能产业迎来快速增长。
广东是国内储能电池产业发展最早、产业覆盖最全、最成熟的地区,近年来全省储能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储能电池出货量全国领先,整体技术研发及装备制造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拥有比亚迪、欣旺达、亿纬锂能、贝特瑞、易事特等一批龙头企业。
为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和产业发展前沿,广东省近日出台《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广东省“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打造全球储能产业技术的创新高地。
到2025年,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将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到2027年,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
东莞是全国最早布局锂电池产业的城市之一,而在广东优化新型储能产业区域布局上,东莞承担了诸多角色和重任。
《意见》提出,广东将以广州、深圳、惠州、东莞为重点建设珠江口东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以深圳、惠州、东莞、湛江为重点建设锂电硅碳负极材料集聚区;以珠海、佛山、肇庆、东莞为重点建设锂电隔膜生产制造基地;以广州、深圳、惠州、东莞、肇庆为重点建设储能控制产品及系统集成、先进装备制造集聚区。
在此基础上,近期广东省出台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赋予了东莞建设电池综合利用集聚区的新任务。
事实上, 在“双碳”背景下,以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在东莞蓬勃发展。在竞逐新能源储能产业赛道上,东莞早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配套产业链。
从产业区域分布情况来看,东莞新能源产业主要布局储能电池、锂电负极材料、锂电隔膜、储能控制产品及系统集成、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集聚发展了一批如博力威、易事特、朗泰通、阳天电子、凯金新能源等一批储能骨干企业。
东莞市朗泰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耕电池行业已10余年,拥有磷酸铁锂、三元、镍氢等多种类的电池产线,在储能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制造管理经验,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家庭储能、户外便携式储能、小动力储能等领域,并积极向工商业储能、储能电站等不同领域延伸,目前正加快打造国际一流的新能源电池专业制造商。
数据显示,2022年,东莞市新能源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达667.32亿元,同比增长11.3%。
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2022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列出了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中国城市50强,东莞以综合指数78.2的成绩进入前十二强,在新能源中小企业聚集指数这一重要指标上位居全国第2位,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深耕细分领域助推储能产业“二次腾飞”
近期,位于东莞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环境与能源高分子材料团队”在锂氧电池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团队设计出的高分子电解液能够将电池循环寿命提升近8倍,将推动锂氧电池作为储能器件的实际应用,这是东莞在储能产业原始创新上一次有益尝试。
当前,新能源产业正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目前全国已有重庆、深圳、武汉、合肥、西安、常州、广州、襄阳等城市发布储能产业政策,向“新能源之都”的目标发起冲击,储能产业竞争进入白热化。
凭借着深厚的制造业基底、独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近年来一大批储能企业“用脚投票”,纷纷加大对东莞储能产业的投资。
当前,麻涌赣锋锂电项目、东坑富强储能项目、博力威锂电芯及储能电池项目、理士集团总部及储能系统产品制造项目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正在东莞加速建设中。其中,麻涌赣锋锂电项目由业界被称为“锂王”的赣锋锂业的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作为赣锋锂电储能板块总部、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及市场窗口,达产后工业年产值达110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高速发展和竞争激烈当下,东莞正在逐步摸索适合东莞储能产业发展的细分领域,推动东莞储能产业“新支柱”从规划变成现实。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储能产业的重要一极,东莞提出,未来将瞄准“工业级储能、家庭储能、能源电子和关键材料、电池制造设备”等四大重点发展领域,高质量建设东莞新能源产业基地。
根据《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东莞将以新型储能电池、氢能电池动力系统基础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创新等为重点,着力引进具有牵引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积极打造大湾区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
“近年来我们加快拓展工商业储能等新赛道,已成功推动了蓝思科技、东莞信义玻璃工业园、长安万裕三信、易事特分布式储能等多个用户侧储能项目顺利落地。”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魏亚东此前在东莞市储能行业金融对接会上透露,今年东莞将重点从招引龙头企业、搭建产业发展载体、支持“专精特新”化发展、加快拓展工商业储能等新赛道、营造产业集聚发展良好生态等方面发力,培育储能产业成为东莞产业“新柱”。
魏亚东介绍,在空间载体方面,今年东莞将高水平规划建设储能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创新平台,重点在水乡地区布局建设东莞新能源产业基地,整备推出若干连片“标准地”,加快重大项目落地速度。而麻涌赣锋锂电项目的落地投产将引领带动东莞水乡新能源产业基地发展再跃升,加快推动形成东莞千亿级规模的产业“新柱”。
同时,东莞将加快拓展工商业储能等新赛道,继续利用工商业储能示范推广的场景优势,探索“以市场换产业”的方式,开展“智能光伏+新型储能”示范,推动“两高”项目以及能耗大户建设屋顶光伏发电和储能设施,集聚工业生产领域储能应用的集成商,推动储能系统集成业务加快发展。
在储能企业“专精特新”化发展方面,东莞将积极引进一批大电芯、强集成的储能龙头企业,聚焦储能产业链低资源消耗、高附加值的关键环节,不断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积极培育一批储能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同时,东莞将鼓励电子信息企业依托技术和工艺积淀向能源电子拓展,支持发展先进适用的储能变流器、光伏逆变器、智能控制器、能源管理系统等能源电子部件,加快培育一批能源电子领域“专精特新”企业。
对于储能产业未来发展,东莞早已定下未来发展目标。根据《行动计划》,到 2025 年,东莞将在储能产品领域形成2家以上年产值超50亿元的国际知名企业,实现产业规模明显扩大,关键核心技术有效积累,打造覆盖从产品关键部件到配套材料、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的全国领先新型储能产业基地。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