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王一鸣指出,近年来,我国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要看到,小微企业融资仍然面临一些难题。

2月10日,以“数字技术助力金融服务安全有温度”为主题的中国数字金融合作论坛2023新春峰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做主旨发言,他表示,小微企业是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小微企业融资仍然面临一些难题。

王一鸣指出,近年来,我国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要看到,小微企业融资仍然面临一些难题。

首先,小微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末梢,进入门槛低,市场竞争激烈,对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较弱,提高了融资的风险溢价;其次,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财务信息不够标准和规范,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有限,金融机构难以准确评价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再者,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具有规模小、频度高的特点,增大了尽职调查和事后监控的操作成本,也导致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上升。

“更为重要的是,新冠疫情对小微企业造成重大冲击,大量小微企业陷入资金紧张和经营困难。”王一鸣认为,如何在当前经济加快恢复的窗口期,更好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帮助其恢复元气,又在中长期持续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对此,王一鸣提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离不开科技手段的支持。数字技术革命催生数字普惠金融应运而生,金融机构加强金融科技应用,加快银行借贷、支付清算等业务数字化转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企业,积极布局金融科技,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展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数字普惠金融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商业模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弥补了传统金融难以解决的分散、体量小、没有抵押物、“短小频急”的信贷需求。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简化金融服务供给的中间环节,降低融资成本,零距离触达长尾客户,提供更低廉便捷的服务,弥补了传统金融的供给短板,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可及性。

此外,数字普惠金融,还利用大数据的风控能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不降低信贷审核标准的情况下,为小微企业提供相适应的金融服务。

王一鸣表示,近年来普惠小微金融业务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但在全部贷款余额比重仍然较低,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与小微企业的经济贡献相比仍有差距。这也意味着,数字普惠金融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文章来源:新京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