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财政部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0.5%,累计增幅比1-2月提高1.7个百分点,实现由负转正。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9%。

不难看出,无论是收入还是支出,地方都是高于中央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地方的收支矛盾比中央更加突出,地方对财政收入增长的渴望也比中央更强,地方化解财政收支矛盾的压力更大、需要克服的困难更多。

不管面临怎样的困难和压力,财政收入能够告别负增长,步入正增长轨道,都是令人兴奋的,也是值得期待的。随着经济的稳步恢复,企业运行状况的不断好转,财政收入增长也将步入更好轨道,对于缓解财政收支矛盾将起到积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财政收入出现怎样的变化,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有多快,财政收支矛盾都是存在的,是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缓解的。因为,不仅刚性支出的“刚性”越来越强,各种新的支出也在不断增多,财政需要面对的支出压力会持续加大。财政收入增长带来的收支压力缓释作用,很难有效抵消支出刚性增长带来的疼痛感。这也意味着,在做好收入工作的同时,做好支出方面的工作,可能比收入工作更加重要而紧迫。

对财政工作而言,收入往往是主动的,支出则是被动的。也就是说,收入不需要做太多动员,地方政府都会下最大力气去实现,不仅要求财税部门完成年初确定的任务,而且要求财税部门超收。即便财税部门考虑自身原因,不想去超收,也会在地方政府的压力下超收。因此,只要企业条件允许,地方都会尽最大努力超收的,收入增长是有保证的。如此,也就不要担心财政收入会出现不按计划执行的现象。

真正需要担心的,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财政支出工作。这是一项弹性很大、可塑性很强的工作。就像弹簧,压可以,弹也可以,就看各级政府需要。即便近年来对财政支出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包括公用经费、结余资金等都采取了强有力的压减、调度措施,损失浪费的现象大大减少了,资金躺着不动的问题也得到较好解决。但是,调整和优化的空间依然存在,且有的方面调整和优化的空间比较大。因此,如何围绕支出做文章,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地保障重点,是下一步各级财政的重点工作、关键工作。

让部门预算常编常新,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当务之急。虽然推行“零基预算”等,给部门预算赋予了很多新的内容,克服了过去“既得利益为上”“基数为上”的问题,而是一切按照新的一年支出需求编制部门预算。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除极少数部门严格按制度去做外,多数部门仍然采用“基数预算”法,在编制预算时,按照上年预算提高一个比例的方式,让财政部门很为难。因此,强化“零基预算”,让部门预算常编常新,没有基数概念,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当务之急。

提高专项经费的“专项度”,对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很重要。按照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专项经费是非常重要的一块支出,而且,专项经费在分配和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如截留、挪用等。如何才能确保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专”出水平,很重要。譬如疫情期间对财政安排的资金实施直达基层与企业、粮食补贴资金必须用到实际种粮农户手中,都是提高专项经费分配和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改革举措,必须深入探讨、认真研究,切实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转移支付是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最受关注、却监督较少的一块资金。近年来,一些大量享受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的地区,出现了滥用财政资金、浪费财政资金的现象,如近期媒体曝光的陕西、青海等地部分乡村建设存在片面“景观化”倾向,放着村路泥泞不堪不管,却花几十万建门楼、上百万修围栏,就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怎么花,需要引起各级财政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中央财政,对那些滥花乱花财政资金的地区,是否要核减转移支付资金,需要认真思考。

至于公用经费,各地都管得很严,也不敢再随便扩大公用经费。特别在预算公开的情况下,对公用经费的安排都是相当小心的。关键还在于,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让财政的每一分钱都能花出效果来、花出效率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