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年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在抓好森林生态保护和黄连产业发展上,逐渐探索出了一种以森林经营为导向的林连互利共生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实现了黄连产业种植方式绿色转型,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案例。

“我现在有了新的工作内容,协助周边连农开展种连选址申报和审批,在种连过程中定期检查指导,并将种连事件上报到智慧林长平台。”近日,沙子镇盘龙村护林员边介绍边演示,如何通过手机完成种连选址申报。

作为石柱县内山区群众的主导产业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石柱黄连种植历史有700多年,常年在地5.8万亩,产值4.8亿元,产量占全国60%和全球50%,是中药黄连的原始产地。然而,对资源消耗型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带来了破坏森林资源的问题。

石柱扛起生态保护责任,将黄连规范种植作为重点工程,打响黄连产业绿色转型之战。围绕用林和管理中的矛盾问题,紧扣分级管理和分类利用2个关键点,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黄连产业发展有效结合,建立“一申报、两审批、两监管”制度,即选址申报、林地利用和林木采伐审批、林地利用和植被恢复监管。从根本上改变资源粗放型利用局面,彻底摒弃以毁林种连为主导的老路,走上了连农主动参与森林经营的新路,推动黄连产业发展和森林生态资源保护良性互动。

目前,沙子镇建有乡村两级林长责任网格,由基层属地政府对辖区黄连种植进行审批和监管,镇林业站负责业务指导和日常考核。同时,县林业局开发了智慧林长平台,办公室能查看到黄连审批、用林、恢复全过程资料,并结合空天地人一体化监测网络,不规范种连问题能及时得到发现和整治。

石柱县对黄连产业的绿色改革探索之路,走出的是一条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目前,石柱县新种植黄连全部实现了规范种植,审批面积达2283亩,毁林种连的问题得到了遏制,连农的种连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种连要申报、用林要依法”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数据来源: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林业局)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