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当脑机时代来临时,我们其实可以给大脑加一个更强大的“外挂”,通过它提升我们的认知、情绪管理能力,大幅提高行动能力。
人类正在从改造自然进入“改造”自我的时代,而人工智能技术和生物技术就是两大关键领域,借此人们可能大幅提高智力水平和延长寿命。脑机接口和基因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突破这两大人类生理界限提供了可能。前者就像给我们加了一个外挂的“高智能”大脑,而后者将通过修改基因片段而从根本上消除病灶的源头。对于提高大脑“能力”,我们有一些基本的工具,《第二大脑:脑机协作如何改变个人发展和家族传承》为我们介绍了一个有用的知识管理工具。
这本书的作者受脑科学的启发,将思维记忆原理和知识图谱方法结合起来,通过一个常用的开源知识管理软件,介绍了如何提升我们大脑能力的方法。从根源上讲,记笔记和编写内容摘录卡片就是最原始的知识管理手段,而在数字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类工作完全可以借助电脑和软件,更高效地完成。由于电脑在存储方面没有限制,而且检索效率非常高,我们实际上已经在学习和记忆知识方面不存在任何障碍了。善用这类工具,就像是给我们的大脑加了一个高速大容量“外挂”,只要善于学习,理论上几乎可以囊括所有知识。作者将其称作“第二大脑”或“数字记忆库”,这对于普通人的大脑来说,不啻于“天方夜谭”变成了现实。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能力来源于知识的有效积累(长期记忆)。有些人似乎做什么事都能举重若轻,或者有很好的理解能力,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其实他们可能只是更擅长学习和记忆而已。一般来说,大脑暂时记忆在20分钟之后就遗忘了40%左右,随着时间延长,遗忘的速度逐步减慢,一天可能会忘记70%以上,一个月之后就只能记住其中20%的内容了,这部分就是长期记忆。对于大脑来说,为了提高获取信息变成长期记忆的效率,需要按照记忆曲线的规律不断重复,比如马上重复学习一遍,第二天和第三天再次重复两遍。而用这本书提供的方法,我们就可以让另一个“外脑”帮我们把这80%的内容变成“长期记忆”,并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快速找到它们。
当然,实际做法并不是这么简单,傻瓜不会用了这本书介绍的工具就能变成聪明人。“外脑”只是更擅长存储,如果我们把知识一股脑丢给它,仍然起不到好的效果。类似人类大脑的记忆机制,形成长期记忆的准备工作是信息加工处理,称作“解码”、“索引”和“编码”。一个形象的比喻是“理解”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编排”,并打上“标签”。这三个步骤缺一不可,否则即便完整摘录了所学的知识,由于没有真正理解,使用时仍不能发挥更大作用。作者在书的后半部分提到了脑机协作技术,并将讨论延伸到了个人知识的家族继承。笔者对这个想法不能苟同。知识之所以不能像资产那样继承,主要区别在于一个人的知识是经过了这个人亲身学习和加工处理的产物。即便这些知识完整地保存下来传给了后代,也不一定能被后人消化和吸收。接受这类知识“遗产”的人也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去理解和掌握这些经过前辈加工的知识。另一个原因是很多知识会过时,尤其是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再者,前人会受到所处时代的局限,对知识有不同的解读,而这些知识对后人并不一定有很大帮助或价值。当然,作为前人留下来的宝贵遗产,还是有纪念价值的,甚至可以从中了解前人的思想轨迹,这可能是最大的意义所在。当脑机时代来临时,我们其实可以给大脑加一个更强大的“外挂”,通过它提升我们的认知、情绪管理能力,大幅提高行动能力,而不只是提高了人类的记忆能力。
(作者系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特此说明。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