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本网讯 记者牛艳艳 李丹萍报道 7月27日,记者从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一县一业一品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组织开展“‘一县一业一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引导全省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聚焦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先后推出了定西“蓝天模式”、农行“陇原农担贷”、农信合机构“富民产业贷”等一系列金融创新产品和模式,初步打造了一批在全省范围内有亮点、有成效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品牌。截至6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8133.84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冯宗敬表示,今年以来,该行累计投放再贷款73亿元,指导地方法人银行创新推出“再贷款+银行+产业基地+农户”“再贷款+银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再贷款+”模式,让央行低成本优惠资金直达产业经营主体,实现了“金融支持一地、基地引领一批、产业带动一片”的效果。

据介绍,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聚焦地域优势,指导金融机构开发具有地域特点的金融产品,制定差异化金融支持方案,打造金融服务品牌矩阵,助力县域优势特色产业拓规模、增效益。全省金融机构累计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超44亿元,有效支持8.97万农户发展产业。临泽县金融机构聚焦辖内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创新推出“支种贷”“金种宝”等信贷产品,挂牌成立“金融支持玉米制种特色支行”,截至6月末,全县玉米制种产业贷款余额38.94亿元,同比增长26.55%。陇南、天水金融机构聚焦花椒产业发展,与省农担公司合作推出“产融贷—花椒贷”,累计投放贷款5.76亿元,惠及1600余户花椒产业经营主体。兰州银行立足全省畜牧业发展,创新推出“银行+肉牛(肉羊)活体抵押+物联网监管”的业务合作模式,累计投放活体抵押贷款1.59亿元。

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制定《甘肃省支付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导金融机构为“三农”客户提供“智慧+场景+金融”服务,满足涉农主体资金划转、供应链融资、信息管理等需求。在全省农村地区建成2.5万个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定期组织银行机构深入偏远农牧区提供无偿上门金融服务,帮扶涉农主体跨越“数字鸿沟”。按照“政府+市场”双驱动的推进思路,采用“人民银行自行建设”“引入地方征信平台或市场化征信机构参与建设”等多种形式,扎实推进涉农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截至6月末,全省共有488万农户和10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信用信息档案,各金融机构依托信用信息,为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发放信用贷款余额达393亿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