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市中区法院收到济南某超市回函,表示已根据法院建议加强了相关硬件、文化建设,现在问题已得到极大改善,对此表示感谢。
超市遇到了什么问题?法院又是如何助力的?来看下面这起案件——
市中区人民法院刑庭法官于颖慧
(相关资料图)
基本案情
2022年7月17日至8月16日,被告人陈某某先后11次到济南某超市,以漏扫商品二维码、逃避支付部分商品货款的方式,盗窃店内商品,盗窃价值2134.43元,后店内员工发现其行为并报警。同年8月16日,公安人员将陈某某抓获到案,其到案后对上述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案发后,陈某某退赔超市3809.32元。
法院审理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陈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多次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对被告人陈某某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并处以相应罚金。判决作出后,被告人陈某某未上诉、公诉机关未抗诉,目前该判决已生效。
法官说法
近年来,随着智能化、数字化的普及,社会信任体制逐步建立,一些大型商超设置了自助结账系统,顾客可以自行扫码结账。但这种方式在为顾客提供便利、轻松购物的购物体验同时,也给一些人可乘之机。
2023年以来,市中区商超失窃类案件频发。本案承办法官认真梳理案情,分析原因,发现该类犯罪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行为人多是通过漏扫、假扫、扫描后再取消等手段,逃避支付部分商品货款完成盗窃,往往难以被发现;二是盗窃对象总体价值不高,但存在“少量多次”情况,盗窃目标选择上“黏性”较高,常在同一家店内反复作案;三是结伙盗窃现象突出,行为人与家人、亲友结伙,互相掩护,以更方便地实施盗窃。
这些案件,案值虽小但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了实体商超直接经济损失,影响了企业正常经营,也对当地的营商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市中法院发挥法院服务大局,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积极作用,由刑庭庭长吕青带队主动到济南某超市,与超市管理人员座谈交流,发出司法建议,为企业堵住经营漏洞出谋划策。
记者:陈彤彤 编辑:刘梅梅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