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文史博览·人物》特开设“家风”栏目,为您讲述政协委员的家风故事。
苏敏芳的父母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每当我们仨姐弟在一起,忆起儿时的那段苦日子,依旧清晰得恍如昨日。但我们都觉得很快乐,那些苦痛都是漫长岁月里的调味剂,是欢笑之余值得回味的温暖,是成长道路上面对困难挫折的精神底气。如今,我们都不再害怕吃苦,在母亲的一声声叨叨中,养成了知足常乐的心态,现在如此富足幸福的社会,相信再苦再难都不会比小时候差。
一
母亲马上就满 70 岁了,在大多数人眼中,她是个典型的农村娭毑,朴素勤俭一生,为儿女操劳一生。母亲一生坎坷,三岁丧母,五岁丧父,是她的爷爷奶奶把她拉扯大的,残酷的岁月养成了她坚韧不屈的个性。
我猜想,母亲此生最大的遗憾应该是读书太少。小时候,由于大家庭的阶级不好,碰上“四清”,只上了一年学的母亲便被迫退了学,导致她只认识几个字。
对于学习,母亲的内心是极其渴望的。我依稀记得,小时候我们在家做作业时,母亲会在一旁拿着课本学习,嘴里拗口地念着,碰到不认识的字还会一个个字问我们,然后默默多念几遍,努力记住。
为了读书这个事儿,母亲也没少念叨。她一直“耿耿于怀”,时常羡慕她的几个姑姑读书多,好几个都“吃国家粮”。
前几年,在她叔叔的一次生日聚会上,她又念叨起来,当着大家的面感慨没有让她多上两年学。她姑姑便笑怼道:“要是没有爷爷奶奶的照顾,那个年代没饿死就算不错了。”
的确,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一个孤儿能够健康长大就很不容易了。外曾祖父母对母亲是极好的,除了读书少,别的没有缺过什么,母亲出嫁时的嫁妆也是他们缩衣减食准备好的,对于这份恩情,母亲自然是记得的。
后来,我也时常这样劝慰母亲,她的执念这才稍稍放下。
《文史博览·人物》2023年第4期 《苏敏芳:岁月悠悠,母爱绵长》
二
母亲一生勤劳简朴,是一个明事理、讲道理的人,教会我们脚踏实地,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特别勤劳能干,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父亲常年外出务工赚钱养家糊口,母亲便包揽了家里的大事小事。农忙时节,父亲会赶回家,集中一周左右时间干完春种、秋收与“双抢”,母亲则一刻也不闲着,利用晚上织渔网卖,贴补家用。
大约是我上初中的时候,母亲开始走村串户去收鸡蛋,然后拿到乔口菜市场去卖,最远的地方走到18公里外的益阳烂泥湖。
有一天,母亲晚上 9 点多还未回家,我们仨姐弟焦急地守在家门口等待。夜色朦胧中,母亲深一脚浅一脚地回来了,走近一看,发现她一身的泥巴。原来,这次母亲收的鸡蛋多,加上天黑看不清路,在过一个土沟时摔到了沟里,鸡蛋碎了一地。
到现在,母亲那晚归家时的模样在我脑海里依旧清晰,那碎了一地的鸡蛋就像划破天空的晨光,时不时涌上心头。
卖鸡蛋的同时,母亲也卖自家菜园里种的菜。家里的菜园有一亩地,菜园子一年四季都是青翠碧绿,瓜果飘香。打理菜园是件苦活、累活,那时候我们仨姐弟都在上学,母亲一个人非常辛苦,所以一到放学或者周末放假,母亲就会给我们仨分配劳动任务。
挖土、挑粪、浇水、扯草、择菜……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母亲便会交给我们。弟弟年龄最小,又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在农村难免会有些重男轻女的思想,但我的母亲并没有,基本上一视同仁。
夏天,最繁重的就是给菜地浇水,母亲会准备三对容量不同的桶子给我们,最小的弟弟也要拿那种建筑工地的小灰桶,一趟趟地从池塘提水浇菜。虽然我们个个满头大汗,但也并不觉得累,我们看蚂蚁搬家,听虫鸣鸟叫,生活无忧无虑好不惬意。
母亲不会骑自行车,在父亲从长沙买回三轮车之前,她都是肩挑着鸡蛋和蔬菜步行从家里到镇上,那段四公里的距离,从黎明到黑夜,母亲独自走了无数次。每天早上的三四点钟,天才蒙蒙亮,母亲起来准备好要卖的鸡蛋和蔬菜,做好早饭,再叫我们起床。她一个人踏着微微曙光,挑着装满鸡蛋和蔬菜的担子,深一脚浅一脚地步行去镇上摆摊。
母亲如何影响我?我想这种影响是无形的,是在她一声声要多读书的念叨中,也在她一个个忙于农活的背影里……
三
母亲是个爱热闹的人,也是个热心肠,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些“社牛”。我记得,母亲到弟弟家才几周,她就能把附近街头巷尾走遍,这家张阿婆、那家李大爷,在路上见着都能聊上几句,小区里说得上话的人家里的家长里短都探得个明明白白。
很快,母亲便从中发现了商机,重操旧业卖起了自家蔬菜。一开始,每周来弟弟家时,她还只顺带那么一两袋小菜,卖给相熟的邻居,剩下的到附近菜市场或小区门口卖。后来带得越来越多,小车后备箱都塞不下。我和弟弟十分“嫌弃”,为此没少和母亲争执,希望她不要这样操劳。
但母亲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终究拗不过她的坚持。有朋友劝解道:“只要身体吃得消,你们随她去吧,她卖菜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一种精神寄托。”
母亲一生节俭,一生善良,也始终教育我们要保持善良。从10多年前开始,母亲便要求弟弟每年过年拿两百元给组上的五保户改善生活。周围邻居有困难,母亲也是能帮就帮。有一次,一个邻居得了癌症,在网络上发起众筹,母亲特意交代我们仨个带头捐款。
父亲家有五兄弟,大家庭分家后,爷爷奶奶和我们家住在一起,但是单独开伙食。只要家里来客或者过节过生日,都是母亲一个人洗菜做饭招待客人,从来不用爷爷奶奶帮忙。
但母亲也因为善良和热心肠给我们出过难题。有段时间,母亲在我家小住,每天就在公园散散步,和邻居聊聊家常。
一次,一个外地的娭毑在某个周末找到我家,让我给他的儿子在长沙找个稳定工作;母亲还在上海的时候,曾遇到一个湖南老乡有官司要请律师,她执意让妹妹帮老乡去找关系……这样的事情常有发生,弄得我们哭笑不得。
勤劳、朴素、节俭、善良……在母亲的身上,无时无刻都闪耀着老一辈人的优良品质,或是言传身教,抑或是无声浸润,给我们带来潜移默化的改变。
如今,这种改变也融入我们这一辈的家庭教育中,母亲教会我的,我教给了我的孩子,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历久弥新,我想,这就是我的家风。
口述∣苏敏芳(湖南省政协委员、长沙市体育局局长)
整理∣政协融媒记者 彭叮咛
本文原载于《文史博览·人物》2023年第4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