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司理财产品?
公公司在投资理财产品时,更应该关注收益实现的可能性。从表面上看,一个理财产品在收益率,的预期收益可能较高,但实际收益率可能不高,甚至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考虑到站岗的资金和扣除其中的手续费。
其实公司理财产品的选择可以涵盖个人投资和理财产品的选择。但由于公司理财涉及金额较大,会选择一些价值较大的理财产品。
为什么上市公司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
公司的理由通常是这样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率,合理利用闲置资金,增加公司收益。
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因为大多上市公司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是以保障资金安全为最优先考虑的因素,大多会选择低风险理财产品,期限最短为7天,最长为1年,年化收益率大概在3%-4%左右。
上市公司闲置资金主要由闲置募集资金和自有资金组成,闲置募集资金又包括闲置的计划性募集资金和超募资金。由于超募资金属于计划外资金,因此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而另一类闲置资金是闲置自有资金,是指公司存放于一般账户或以现金形式持有的闲置资金。
对于那些暂时不用把闲置资金用到主业经营上去的公司,把这些钱拿来投资到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上,似乎就成了“理所当然”的做法。
一句话形容就是:钱放在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拿来赚点小钱花花。
但作为投资者,我们不能对上市公司的说法偏听偏信,需要审视公司的经营情况。通过众多案例的总结,可以看出,其实上市公司热衷于银行理财,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理财产品收益高,获利快;二是主业增长空间有限,经营性盈利。
回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中粮屯河在2012年业绩巨亏,从2013年开始,公司开始调整业务布局,在出售了致亏资产后,计划以增发股份的方式购置优质资产和业务,这一计划使投资者看到了中粮屯河扭亏为盈的决心。但是,在再融资后,中粮屯河却开始“不务正业”了,大规模地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让市场大跌眼镜,引起了众多投资者的质疑。
上市公司热衷理财产品,对投资者利益存在损害的可能,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募集资金流向理财市场了投资者的初衷。投资者把钱买了某个公司的股票,是希望企业通过有效的经营项目,获得长期的获利能力,提升公司的估值,从股价的平稳上涨中获取利差收入。但有的公司在主业不振的情况下,不做业务创新改进,而是去买了理财产品,用钱生钱,实际是存在一定的资金浪费。
另外,银行理财不是“在保险箱里取钱”,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较高,同时也伴随着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理财亏损将反映在净利润和每股收益的减少,最终对股利分配、股价变动造成不利影响,投资者利益受损,理财风险最终也是让投资者分担了。
某种程度上说,那些上市公司里的“理财专业户”,是一种“懒惰”的投资行为,反映出公司高管缺乏进取,最终收获的或许就是投资者们“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