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利率调整已正式拉开帷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15日,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工商银行、平安银行、桂林银行等多家银行均对1天期、7天期通知存款年化最高利率做出调整,其中还有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不少银行停止了智能通知存款业务。

此次调整缘于监管部门的最新要求。5月12日,有媒体报道称,根据相关部门要求,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利率将于5月15日进行调整。其中,四大国有银行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下调幅度约为30BP,其它金融机构降幅约为50BP。另外,对于通知存款利率,国有大行不能超过基准利率10BP,其他银行不能超过基准利率20BP。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此前部分银行的“类活期”存款利率一直相对较高,对定价低的银行产生压力。此次新规有利于减少存款定价的无序竞争,合理压降银行负债成本。

多家银行下调两类存款利率自律上限

有银行降幅高达55BP

何为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记者了解到,协定存款是对公存款的品种之一,其收益率高于活期存款,流动性和活期存款账户基本相同,银行通常将其计入活期存款。通知存款则指在存款时,不约定存款期限,储户可随时支取,但支取时需要提前通知银行支取的时间和金额,包括个人通知存款和企业通知存款。

根据央行2015年10月24日发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调整表显示,1天和7天期通知存款利率分别为0.80%、1.35%,协定存款利率为1.15%。按照上述基准利率计算,本轮调整后,国有大行1天通知存款利率上限为0.9%,7天为1.45%;其他银行1天通知存款利率上限为1.00%,7天为1.55%。

南都·湾财社记者发现,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按要求下调了通知存款的利率。工行APP显示,目前该行1天期、7天期通知存款年化最高利率分别为0.90%、1.45%,均较央行基准利率加点0.1个百分点。在调整前,该行挂牌的通知存款利率1天和7天分别为1.20%、1.75%。

记者查阅其他国有大行APP看到,当前农行、中行、交行1天期、7天期通知存款年化最高利率分别为0.45%、1.00%,建行通知存款最高年化利率1.45%,邮储通知存款最高年化利率为1.00%。

通知存款利率(图片来源:工商银行APP)

股份行中,兴业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023年5月15日起,智能通知存款(收益型)产品7天利率下调至1.55%;平安银行则是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40余个城市和区域5万元及以上起存金额通知存款利率上浮了20个基点,调整后按照1天期1.00%、7天期1.55%执行,而杭州、宁波、温州三地则是按照1天期0.95%、7天期1.50%利率执行。

城农商行调整幅度则更大。据郑州银行公告,该行自5月15日起将其通知存款产品“郑薪宝”的1天期和7天期的执行利率从1.3%、1.85%下调到1%、1.55%;桂林银行则公告称,将单位协定存款利率下调55BP至1.35%,将1天和7天期通知存款利率分别由1.55%、2.1%下调至1.0%、1.55%,下调幅度高达55BP。

此次降息影响几何?

专家:对普通储户影响不大

对于此次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利率下调,多位分析人士分析称,此举能够规范银行业存款定价秩序,合力压降银行负债成本。

回溯近年来负债成本管控政策,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政策在改善银行体系负债成本方面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并未对协定存款、通知存款等“类活期”创新存款形成有效约束,对公活期存款利率仍然居高不下。因此“类活期”存款成为了此轮存款成本管控的“后手牌”。

数据显示,2022年上市银行企业活期存款付息率为1.02%,其中大型银行为0.96%,股份行为1.19%,分别较2017年上升30BP和42BP,明显高于活期存款基准利率。

“此次调整,一方面可以减轻银行负债成本,降低行业资金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协定存款上限明晰可以限制高息揽储,规范行业竞争。”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峰表示,结合目前上市银行协定存款占总存款的比重,重新规定协定利率上限后,预计行业资金成本可以缓释3-4bp左右,利润增速提升3%。

尽管两类存款利率上限下调,但粤开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认为,对一般老百姓的影响并不大。他分析称,协定存款属于对公业务,通知存款既有对公业务,也有个人业务,但都有一定的存款门槛。总体来看,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基本上以对公活期存款为主,对一般老百姓的影响不大。

“对于企业来说,会有一定的利息损失,但若存贷款利率都能有所下调,也有助于刺激企业投资并降低融资成本。”罗志恒表示。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认为,此次利率下调对短期资金较多、经常使用通知存款的储户有一定影响,但两类存款在全部存款中比重不大,对普通储户而言影响很小。

部分银行暂停智能通知存款业务

除了对利率进行调整以外,多家银行还宣布暂停智能通知存款业务。在此之前,有媒体报道称,相关部门近期要求银行停办不需要客户操作、智能自动滚存的通知存款,存量自然到期。

中信银行5月15日发布公告称,暂停自动通知存款(含自动通知存款专享版)签约功能,已签约自动通知存款客户,产品规则及功能暂不调整。平安银行也在此前公告中表示,自5月14日起,暂停销售“智能通知存款”产品,该产品在该行线上渠道及线下渠道均不再支持新增签约。

尽管国有大行未发布公告,但南都·湾财社记者在工商银行APP上看到,目前该行已下线“智能通知存款”板块。农业银行APP也显示,该行的智能通知存款“双利丰”于5月15日起停止签约,已签约客户不受影响。建设银行APP同样显示,该行通知存款列表下的“个人通知存款一户通”产品已停售,目前仅可供查询。

5月15日,南都·湾财社记者登录中国银行APP发现,“中银智慧存”签约界面的签约产品一栏已清空,储户无法成功进行购买。而在通知存款界面,1天期与7天期产品说明均显示“该存期下暂无约定转存产品”。

“中银智慧存”签约界面

南都·湾财社记者从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处了解到,智能通知存款实际上是一项“不需要客户操作、智能自动滚存、循环计算复利”的通知存款,能够在保持资金灵活使用的同时,提高利息回报,因此受到了部分看重资金流动性储户的青睐。

据了解,此次暂停智能通知存款一方面或与相关部门的要求有关,而另一方面也出于行业压降成本的实际需求。“从微观层面来看,银行体系存款成本的刚性主要源于平均久期的持续拉长、机构间负债结构的差异,以及存款创新带来各类存款尤其是公司活期成本率持续上行。”王一峰指出。

存款利率下行成大势所趋

储户该如何投资?

事实上,存款利率下调并非“新鲜事”。去年9月,六家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曾集体下调存款利率,今年4月以来,广东、河南、湖北、内蒙古等地的多家中小银行也陆续跟进,宣布调降存款利率。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2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91%,同比下降了0.17个百分点,且去年四个季度末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水平均低于2%,处于历史低位。今年一季度,多家银行净息差较年初进一步下行。

在这一背景下,银行业打响“息差保卫战”。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指出,2023年银行息差压力增大,控制存款成本成为当务之急,中小银行或有动力主动跟进下调存款利率。“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存款利率下行仍是大势所趋。”

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到,在“降息潮”影响下,越来越多储户开始选择在地方性银行进行储蓄,或是“跨省开卡存款”以寻求更高的存款利率。

“专门从无锡坐高铁到上海去存款,周末人真的很多,10点到闸北支行已经排队前面56人。”今年3月,一位无锡的储户曾在某社交平台上发文表示,江苏银行上海地区三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为3.5%,而无锡地区同产品利率则是3.1%,因此她选择跨城存款。

不仅如此,还有不少储户在社交平台发布自己的“存款秘籍”:“建议大家选本地的中小银行存钱,利息更高”“不要线上存款,一定要去银行柜台找理财经理存钱”“把存款分成三份能够利息最大化”......

在存款利率下调背景下,储户究竟应该如何投资?董希淼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从中长期看,市场无风险利率下降是大势所趋。对居民个人而言,如果资产配置中存款较多,那么收益率可能有所下降。居民应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如果追求稳健的收益,在存款之外可以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及货币基金、储蓄国债等。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推荐内容